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-白嫩少妇激情无码-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-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

農民變股東?新區“三變”改革讓農戶走上致富路!
2020-05-19 17:10:37          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 | 編輯:王珈 | 作者:張媛 李倩          瀏覽量:5037

日前,三門鎮月福村周億強將土地流轉出去當上“股東”后,又在湖南裕農蔬果鮮切基地找到了一份新工作。


流轉土地、直接用工、股金分紅……如今,我區越來越多農戶通過村里資源變資產、資金變股金、農民變股東(簡稱“三變”)改革試點,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,走上了與村集體經濟組織、村里種養企業合股聯營的發展致富道路。


“沉睡資源喚醒”  收益來源穩定


背靠京港澳高速,離傘鋪收費站只有700多米,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三門鎮月福村成為一塊“福”地。如何將這塊“福”地物盡其用?在區、委區政府的指導下,2017年,月福村率先拉開了新區“三變”改革試點的序幕。

謝慧/攝

2017年6月,月福村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以農民入股的方式成立月福置業有限公司。全村807戶,每戶以6000元的股本金入股,每戶參股0.06%,其中農戶每戶認購一份(可自愿放棄),農戶占項目股份48.42%,村級集體占51.58%。

謝慧/攝

月福村還以種植結構調整為契機,通過收購農民自家種植的蔬菜、花卉,將進一步促進農民種植積極性,優化全村種植結構。同時,該村通過給予農戶流轉農田約500元/畝資金,增加農戶收入;通過設置總股份400股,每5000元/股,流轉農田的農戶優先考慮,村民自愿參股。

2018年7月,月福村引進湖南裕農蔬果鮮切項目。該項目占地20畝。目前,月福村已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。月福村黨總支書記楊大召說:“每個月我們村月福置業有限公司的賬戶上都會定時有8萬元的入賬。”今年,月福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預計突破百萬元。



村集體經濟壯大 基層凝聚力更強


“現在種田很方便了,機耕道修到了家門口。”從2018年開始,兩年時間里,雷打石鎮傘鋪村啟用村集體經濟資金20余萬元,購置了水泥、水管等設備,完成了全村33公里的機耕道修建。


蘇振華/攝

“原本沒有路,豐收的稻谷不能直接送回家,還要靠人力挑。”今年70歲的羅文昌回憶道:“身子骨根本吃不消。”然而,之前村集體經濟因“差錢”無力解決。“‘三變’改革讓我們村徹底改變了過去村集體組織‘無錢辦事、無力辦事、說話無人聽’的局面,基層組織的凝聚力、戰斗力和號召力進一步增強。”村黨總支書記李星說。

蘇振華/攝

村集體經濟壯大了,基層凝聚力更強了,傘鋪村在“三變”改革的道路上走得鏗鏘有力。2018年3月,傘鋪村成立了富龍土地專業合作社,利用村上的近770畝的結構調整土地,采取“合作社+農戶入股+投資方”的模式,引進“綠之優”無土栽培、水培蔬菜等種植企業,解決老百姓就近就業50人,同時帶動扶持原有4戶種植大戶實現規模擴展。兩年來,傘鋪村年均實現集體經濟收益超20萬元。



身份轉變 思維轉變


“叮咚、叮咚”每個月的5號,月福村周億強的手機就響了,“4000多元的工資準時入到我的賬戶上了。沒想到我也和城里的人一樣拿工資了,甭提多開心。


蘇振華/攝

一開始,周億強對這次“三變”改革是反對的,因為要占用他家的茶樹林,建湖南裕農蔬果鮮切項目廠房,他不是很樂意。經村干部做工作,周億強還是同意了。隨之而來的是,村民就業機會大幅增加。

傘鋪村還定期舉辦農技培訓課程,把專家請到田間地頭,送知識,送技術,“讓部分農民成為‘種植專家’和‘田間秀才’,實現由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的轉變。

“除了培育職業農民外,我們還引導村民的收入來源發生轉變。”傘鋪村相關負責人介紹,該村探索的經營主體與農戶聯營的模式,至少可讓農戶具備流轉土地固定紅利、惠農直補、財政資金持股紅利、本土務工四大增收渠道,“如今,‘三變’改革讓農民變成了‘股東’,不僅增加了財產性收入,還進一步拓寬了增收的路子。”

據了解,我區自2017年試點“資源變資產、資金變股金、農民變股東”的“三變”改革以來,全區已有5個村像月福村、傘鋪村這樣,在改革中激活了“人”“地”“錢”等資源要素,為全區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動力。






責編:王珈

初審:王珈   
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
  下載APP